年终小记|2022,步履不停
Hi,我是元尧。欢迎长按下图二维码加我微信,带你进设计师交流群,与更多小伙伴一起交流成长!
「添加好友请备注:设计交流」
阿里的一句土话,今年在我身上频频应验:转了工作岗位,调了业务线,换了居住城市,还搬了三次家。
我不喜欢变化。我是那种每天吃食堂都很少换打菜窗口的人。
偶尔回头看看,你也会发现这些变化也并不全是偶然。你曾经走过的每一步路,皆是成因。
偶尔一次回杭州出差,A 空间的灯火还是那么温暖
究其根本,我们并不是讨厌变化,而是不喜欢变化带来的「不确定」,因为「不确定」往往是导致焦虑的原因。
下半年以来,我很少焦虑了。因为我已经可以在变化中为自己建立确定性。其实很简单:把问题拆分、拆分再拆分,然后迈出第一步。
举个例子,经常有朋友跟我说:最近想换工作,又找不到心仪的岗位,觉得能力不够,要补充作品集又无从下手,真焦虑啊。
其实你拆拆看,「换工作」就是这几件事情:
选工作岗位 — 整理作品集 — 持续面试 — 以及其他暂时不需要考虑的环节。
这其中的「选工作岗位」还可以再拆:
找途径和渠道 — 自我认知和定位 — 了解朝阳行业等等。
而其中的「找途径和渠道」还可以再拆:
用靠谱的招聘 App — 求助社交圈 — 公司招聘官网等等。
当然你还可以继续拆,直到给自己分配一个确定的指令,并迈出第一步。
在确定性中建立「内循环」
大多数人开始了第一步之后,还是会习惯性地担心,担心未来的不如意,担心可能的失误,担心别人的指指点点。
这种担心是天性使然,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在乎别人的评价。克服这种担心,我的方法是建立自己的「内循环」,也就是找到每一阶段的:
目标 + 指标 + 方法
这里的目标是指「真目标」,也就是你做这件事真正需要达到的目标。而有一些看上去主观的、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念想,其实是会对你产生干扰的「伪目标」。
举个例子,当你面试新工作时会紧张,可能源于这些担心:我能不能顺利通过面试?是不是发挥出了最好的状态?他人会如何评价我的外貌等等。由此就生出了一些「伪目标」:我一定要顺利完成面试,要发挥出最好的状态,要时刻保持最佳的仪容仪表。
但其实这些「伪目标」都是干扰项。你面试的「真目标」应该是:展现自己与职位匹配的能力,从而得到这份工作。
确定了「真目标」,你可以给它设定「指标」:如果面试的岗位要求你具备丰富的用户数据分析能力,那你的指标可以是在作品集的讲解中,用至少 30% 比重来呈现数据分析能力。如果你判断自己在过程中没有达到这个指标,就要使用「方法」,比如:再补充一个用户数据分析的工作案例,或者再深入谈谈你对于数据分析的理解。
目标 + 指标+ 方法构成的「内循环」,会让你的自主意识在朝正确的方向行进的过程中,不断的保持清醒和自省,你会很容易进入一种「心流」的状态,执着于完成目标,心无旁骛,帮助你克服不必要的担忧。
了解更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